james
17h

东亚支付:日、朝、韩的躺平、内卷与铁幕 原创 陈天宇宙 陈天宇宙 2025年09月30日 11:09 北京 22人

我国的电子支付不是用来分析的,而是用来瞻仰的,神一样的存在!如果说东南亚支付市场是青春期的野蛮生长,那么东亚三国就是三个截然不同的中年状态。 三个世界,三种活法日本是一个躺在现金温床里的科技巨人。GDP全球第四,二维码却是我国公司推广开的。它的支付故事,是关于秩序、保守与缓慢变革的故事。而韩国,就是一个内卷到极致的数字乌托邦。信用卡渗透率超高,但所有人都想革信用卡的命。这里的支付,是关于效率、垄断与未来焦虑的故事。最后就是朝鲜,一个支付领域的终极副本。在哪儿,支付不是商业问题,而是政治与生存问题。它的支付是另一个平行宇宙的故事。把这三个国家放在一起看,你能看到支付的过去、现在和一个可能的未来。 日本失落的二十年,也是现金固守的二十年走在东京街头,你会产生一种时空错乱感。一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产品,另一边是钱包里厚厚的钞票。 日本支付市场在2024年实现非现金支付比例达42.8%,这一比例从2010年的13.2%逐步增长,显示出日本支付行业的显著转型。 日本主流支付方式的格局是这样的现金为王,但王座正在动摇日本央行数据显示,现金在支付中的占比仍高达约50%。背后是超低的犯罪率、根深蒂固的隐私文化、遍布全国的ATM机,以及庞大的老年人口。电子货币Suica的奇迹这可能是日本最成功的支付创新。一张索尼FeliCa技术支持的交通卡,不仅通勤,还能在便利店、餐厅、自动贩卖机消费。它本质是一个脱机的、预付费的电子钱包,完美契合了日本对“即时、可靠、匿名”的需求。Suica、Pasmo、ICOCA等构成了日本的交通系电子货币帝国。二维码支付 这是中国玩家给日本市场带来的最大变量。以26%的年增速成为第二大工具,占比13.2%,但增速逐步放缓,2024年增速降至26%,较2022年的47%有所下降。‌1)PayPay 软银与雅虎日本合资,技术源自阿里,靠疯狂的100亿日元补贴烧钱开路,迅速成为二维码领头羊。2)Line Pay 依托国民社交应用Line,拥有巨大的流量入口,但转化之路并不平坦。3)MerpayMercari旗下,试图打通二手电商与支付闭环。4)支*宝和微*支付 主要盘踞在华人圈和旅游热点,服务于中国游客和一部分在日华人信用卡普及率高,仍占据主导地位79.3%,但占比逐年下降,从2010年的94.1%降至2024年的79.3%。‌更多用于大额消费和分期付款。积分文化深入人心。日本支付的几大模式PayPay,「软银资本+阿里技术+地推补贴」现状是用户数已突破5000万,但盈利仍是巨大问号。它正在用互联网的玩法,挑战日本传统的商业节奏。Line Pay,「社交+支付」想复制微信的成功。结果雷声大雨点小,虽然有一定用户,但支付习惯并未深度嵌入。最近负面新闻缠身,发展陷入瓶颈。瑞穗银行的J-Coin Pay,「银行联盟反扑」试图用统一二维码标准对抗科技公司。现状是典型的大企业病,决策缓慢,体验不佳,不温不火。如果你要出海这个国家,几点建议别想再造一个支付宝 日本社会结构、用户习惯和法律监管与中国截然不同。想教育市场的,基本都死透了。去做赋能者,而非革命者 日本中小企业数字化程度低,这里有巨大机会。比如,为那些还在用传真机接订单的百年老店,提供一套整合了扫码支付、库存管理和线上预约的SaaS系统,比单纯推广你的支付App有吸引力得多。拥抱积分经济 日本可能是世界上最热爱积分制度的国家。将支付解决方案与多元化的积分体系,如T Point、Ponta等深度绑定,是获取用户的关键。与交通系做朋友 如果能与Suica等达成合作,利用其终端和用户基础,将是任何支付公司梦寐以求的捷径。在日本做支付,有前景么日本的支付变迁会是一条缓慢的S型曲线,而非陡峭的J型曲线。现金会缓慢退潮,但不会消失。二维码和电子货币将长期共存,共同蚕食信用卡的部分份额。这是一个比耐心、比本地化深度的市场。 韩国后信用卡时代的无限战争韩国是支付领域的终极内卷场。这里拥有全球最快的网速,和一群对效率有着极致追求的消费者。韩国作为全球数字化程度最高的经济体之一,其支付市场呈现多元化、高度竞争的特点。当前市场以本土电子钱包,如Kakao Pay、Naver Pay、Toss为主导,同时中国支付工具支*宝、微*支付等通过跨境场景加速渗透‌。2025年韩国数字支付交易量预计达1700亿美元,年均增长率超8%‌,非现金支付占比已超过80%。韩国的主流支付方式信用卡,曾经的王者,如今的靶子信用卡仍占主导,66%的交易额,人均超过2张信用卡,渗透率一度冠绝全球。 强大的积分返现和分期文化,让其地位稳固。但约2-3%高昂的手续费已成为商家和新兴支付公司共同攻击的靶子。但电子钱包在年轻群体中更受欢迎。简单支付、电子钱包 国民聊天应用Kakao Talk旗下的Kakao Pay是绝对的霸主用户超4000万,依托国民社交应用Kakao Talk,覆盖60万+线下商户,功能类似支*宝‌。从转账、缴费到投资、保险,构建了完整的金融生态。主要依赖社交裂变+金融全牌照。 来源:支付百科搜索巨头Naver旗下的Naver Pay,依托电商和搜索场景,强势切入支付。 异军突起的传奇Toss是由前dentist创办,从一款极简的P2P转账App起步,如今已成长为估值百亿美金的金融科技超级应用。其单一痛点切入,横向扩张成平台。 转账支付韩国拥有实时的银行间清算系统,通过App输入对方手机号即可秒到账,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支付方式。移动运营商计费 对于小额数字内容消费,如游戏、音乐等,直接通过手机话费扣除是非常普遍的方式。都有哪些典型的支付公司Kakao Pay已成功分拆上市。它的核心优势是国民级流量+高频社交粘性。现在增长迅猛,但面临更严格的金融监管,盈利压力巨大。Toss 它是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一个现象级产品。用户体验驱动,通过解决银行转账繁琐这一核心痛点,获得了病毒式传播,然后一步步加入贷款、股票、保险等业务。目前仍在疯狂烧钱换增长,试图证明其超级App模式的长期盈利能力。这么做,也许还有机会别在通用支付里找死 Kakao Pay和Toss已经建立了双头垄断格局,正面挑战它们需要天文数字的资金和资源。深耕垂直场景,老生常谈了 在游戏、社交娱乐、跨境电商等特定领域,巨头们未必能做到极致。例如,为游戏公司提供更低费率、更高成功率的支付解决方案,并结合虚拟道具发放的特定需求。做技术军火商 韩国的金融科技竞争本质是技术和体验的竞争。如果你有强大的反欺诈、大数据风控或开放银行API管理能力,为这些支付巨头提供技术服务,可能比自己做To C业务更赚钱。关注开放银行浪潮 韩国政府强力推动开放银行,这为初创公司基于统一的开放API,整合不同银行的账户和服务,创造创新产品提供了机会窗口。未来怎么样 韩国支付市场将进入后信用卡时代。信用卡份额将被逐步侵蚀,但不会消亡。电商规模2025年预计达1.38万亿美元,78.6%国民参与网购‌。我国游客消费潜力推动支付工具国际化,如韩国外卖平台接入支*宝。本土支付生态高度集中,Kakao Pay等垄断82%移动交易。支付大战将升级为超级金融App之间的生态战争,胜负手在于谁能提供更全面、更便捷、更便宜的金融服务。监管,将是影响战局的最大变量。 朝鲜数字支付的平行宇宙分析朝鲜支付市场,更像是一次社会科学考察。这里的逻辑与外部世界完全相反。但是,朝鲜的支付市场近年来经历了显著变革,从以现金和计划经济票证为主,逐步转向以电子支付为核心的数字化体系‌。2024年10月花园电子银行的正式运营成为关键转折点,其推出的电子钱包服务覆盖了日常消费、交通、话费充值等场景,并在平壤等主要城市实现全面普及‌。现金与物物交易朝鲜圆是法定货币,但民众普遍更信任美元、欧元、人民币等外汇。在边境地区,以物易物仍是重要补充。翅膀卡的兴起 这是一种由朝鲜政府推出的预付卡,主要用于涉外商店、特定餐厅等。它允许使用外汇充值,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现金流通,并为当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交易监控能力。移动支付的雏形 据报道,朝鲜有自己的移动通信网络光明网,并开发了类似于微*的App。可能在此基础上有内部的、封闭的电子转账系统,但范围极窄,主要用于精英阶层和特定单位。加密货币的特殊角色由于受到国际制裁,加密货币成为朝鲜绕过金融封锁、进行跨境结算和获取外汇的重要工具。国家支持的黑客组织对加密货币交易所的攻击,已是公开的秘密。创业有机会么,怎么说呢!这不是一个市场,而是一个副本,对于外部商业公司而言,这里没有合法的创业机会,只有极高的政治和法律风险。非要说机会,那唯一的机会在于地缘政治博弈,如果未来半岛局势出现根本性缓和,支付基础设施的重建将是一个巨大的、由政治驱动的市场。但现在,这只是纸上谈兵。朝鲜的支付体系发展,将完全服务于其国内政治控制和应对国际制裁的需要。任何便民创新都是次要的。它将长期维持一个现金+外汇+有限数字化监控的独特混合模式。 最后三面镜子,照见支付的本质 技术先进与否并非支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,社会结构、文化惯性和人口构成才是更深层的底层逻辑。支付竞争的终局也不是工具,而是生态。当效率提升到极致后,竞争将围绕用户的整个金融生活展开。另外,支付也是权力、控制和生存的体现。它可以是便利的工具,也可以是坚固的牢笼。所以 不要带着傲慢进入任何一个市场。你需要理解那里的土地、那里的人,以及那里权力运行的真正逻辑。支付的未来,不是全球大一统,而是在全球化技术底座上,开出的形态各异的本地化之花。推荐阅读

Add a comment